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講師 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光纖光柵傳感技術及應用、光纖微結構激光熔融加工與器件研制。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重大需求的飛行器結構健康監測與載荷分析、大容量光纖感知網絡與柔性智能蒙皮、光纖微結構多參數環境監測等領域的應用開展深入性探索和創新實踐研究。
面向航空航天結構健康監測的重大應用需求背景,提出了多種光纖微納傳感結構,自主研制的基于激光刻寫技術的光纖光柵大容量分布式傳感網絡,成功應用于飛機機翼載荷譜關鍵參數千量級測點網絡監測,克服了傳統應變片測量傳輸線體積重量大、抗干擾性能差和信號衰減等問題,突破了千量級光纖傳感網絡結構健康監測技術,對飛機載荷譜實測與飛機壽命監控提供技術新思路做出貢獻;提出了表貼光纖光柵應變傳遞模型和多種增/減敏封裝技術,已成功應用于瀟湘二號衛星載荷動態監測;研究成果后續將應用于空間站多參數光纖傳感監測搭載等太空環境在軌動態測試。
本人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光電測試技術及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與系統北京實驗室、光電信息與儀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先進光電子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科研基地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6項,其中8項獲得授權。主持科研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61903042,24萬,2020-2022;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技術開發橫向項目,29萬,2019-2021;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基金,4194077,10萬,2019-2020;航天一院光纖傳感監測項目,100萬,2019-2020;北京市教委科技計劃項目,KM201811232001,15萬,2019-2020;生物醫學檢測技術及儀器北京重點實驗室縱向項目,Z2018020,2018-2020。作為骨干成員參與科研項目:中央支持地方產業化項目(2548萬,在研);“十三五”裝備預研項目(660萬,在研);國家863重大課題項目(577萬,已結題);“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項目(300萬,已結題);“十二五”裝備預研項目(200萬,已結題)。